启示录第3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
【启三1】「『你要写信给撒狄教会的使者,说:“那有神的七灵和七星的,说:我知道你的行为,按名你是活的,其实是死的。」

【启三2】「你要警醒,坚固那剩下将要衰微(原文是死)的;因我见你的行为,在我神面前,没有一样是完全的。」

  • 「撒狄」(1节)是古代的著名城市,原来是吕底亚王国(Lydia)的首都,位于传说盛产金沙的帕克托罗斯河(Pactolus)岸边,有五条大路汇聚于此,商业发达、经济繁荣,所以财富来得容易,市民懒散自信,君王(克罗苏斯 Croesus,主前596-547年)不听警告(梭伦 Solon,主前630-560年)。撒狄分为上下两城,卫城建于险峻的山上,易守难攻。但山崖上有许多裂缝,曾经两次因为守夜的疏忽,分别被波斯帝国古列王和塞琉古帝国安提阿古三世的军队攀岩而上、偷袭攻陷。该城于主后17年发生大地震,但因为提庇留皇帝的经济援助,很快又被重建。
  • 主耶稣在对七教会说话之前,总是针对各教会的不同光景,先启示祂自己是怎样一位主,接着称赞教会的优点、责备她的缺欠,最后是劝勉和对得胜者的呼召。除了给老底嘉教会的信,主耶稣的自称都来自一14-18对复活、荣耀基督的描述。
  • 主耶稣向撒狄教会的自称引自一4、16。「有神的七灵和七星」(1节),表明虽然撒狄教会懒散懈怠,但仍在圣灵的管理之中。
  • 这七封信的受信者是各教会的「使者」(二1、8、12、18;三1、7、14),而不是教会本身。「七个教会的使者」(一20)意义不能确定,可能指教会在天上的属灵代表。
  • 主耶稣向每个教会都强调「我知道你」(二2、9、13、19;三1、8、15),使徒约翰用这个「知道 ο?δα/oida」来表达「无所不知」(约二十一17)。主是我们的大牧者,祂知道每个人的心思言行、也了解每个教会的难处压力。因此,我们在任何环境和难处中都可以信靠祂,随时随地都应当注意在主面前行事为人。
  • 「按名你是活的,其实是死的」(1节),指撒狄教会虽然是处境最好的教会,没有其他教会所面临的压力、逼迫和试探,似乎也有「行为」(1节),实际上并不是属灵生命的表现;好像是活得好好的,其实已经有名无实、奄奄一息。
  • 「你要警醒」(2节),这个警告对于一个曾因懒散而两次被攻破的城市来说,有着特别的意义。灵性怠惰也会葬送属灵的生命,撒狄教会应当醒悟到自己的危险光景。
  • 「将要衰微的」(2节),原文是「将要死的」。虽然撒狄教会还有一线希望,但这希望是「将要衰微的」。这个教会既没有搞异端的热心,也没有兴趣为真理争辩,与世俗并无分别(4节),所以假先知、犹太人和罗马人都懒得碰他们,生活毫无压力。今天也有不少这样的教会,也许讲起道来四平八稳、安慰励志,社会名声很好,信徒也很安逸。但正如主所警告的:「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,你们就有祸了」(路六26),因为这样的教会在神面前「没有一样是完全的」(2节),就像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(太二十一19),找不到主想看见的生命记号,乃是「将要死的」。
上图:撒狄阿耳忒弥斯(Artemis,即黛安娜)神庙是古希腊世界七大神庙之一,比雅典帕特农(Parthenon)神庙的两倍还要大。背景是撒狄卫城所在的陡峭的山峰。

上图:撒狄阿耳忒弥斯(Artemis,即黛安娜)神庙是古希腊世界七大神庙之一,比雅典帕特农(Parthenon)神庙的两倍还要大。背景是撒狄卫城所在的陡峭的山峰。

【启三3】「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样领受、怎样听见的,又要遵守,并要悔改。若不警醒,我必临到你那里,如同贼一样。我几时临到,你也决不能知道。」

  • 「要回想」(3节),可译为「要记得」(和合本修订版)。
  • 「怎样领受、怎样听见的」(3节),指起初所领受的福音。
  • 「遵守」(3节)原文是现在式主动语态,表示持续地遵守。
  • 「悔改」(3节)原文是简单过去式,表示立刻悔改。
  • 「我必临到你那里」(3节),指主的管教临到。
  • 「如同贼一样」(3节),比喻出人意料(十六15;路十二39-40;帖前五2-4)。这个比喻对于在史上两次被晚上偷袭成功的撒狄城的信徒,是特别的提醒。
  • 今天,许多教会就像撒狄教会一样,没有逼迫、没有异端、也没有犹太人搅扰,但却是垂死的教会,看不到属灵生命的迹象。主两次强调,对于这样的教会,唯一的希望就是「警醒」(2、3节)。而「警醒」的方法,就是不断向自己宣讲起初「怎样领受、怎样听见的」福音。

【启三4】「然而在撒狄,你还有几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,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,因为他们是配得过的。」

【启三5】「凡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,我也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;且要在我父面前,和我父众使者面前,认他的名。」

【启三6】「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,凡有耳的,就应当听!”』」

  • 在以弗所教会,异端是被「恨恶」(二6)的;在别迦摩教会,已经有人「服从」(二15)了异端的教训;推雅推喇教会更是「容让」(二20)假先知在教会里教导会众。而到了撒狄教会,只剩「几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」(4节)。信徒是蒙恩的罪人,但亚当的罪性并没有根除。因此,教会若不分别为圣、持守真道,只要在真理之堤出现任何一个蚁穴,都会在行为上一泻千里。
  • 「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」,指分别为圣、未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信徒。虽然撒狄教会只剩「几名」分别为圣的信徒,但这个教会仍然是主手中的「七星」(1节)。主允许七教会出现各种软弱和缺欠,正是在提醒众教会:「你们既靠圣灵入门,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?你们是这样的无知吗」(加三3)?
  • 「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」(4节),可能指与基督一同夸胜(七9;十九14),当时的罗马市民穿着白色的托加长袍(Toga)参加凯旋仪式。「配得过的」(4节),表明他们的行为与新耶路撒冷居民的地位相称,所以配得参加基督的凯旋。
  • 当时所有希腊罗马的城市都有正式的居民名册,被驱逐的人将被除名。「生命册」(5节),可能比喻新耶路撒冷的居民名册。「认他的名」(5节),指主耶稣将承认他们新耶路撒冷居民的身分。凡在人面前承认基督的,祂在父和众天使面前也必承认他(太十32;路十二8)。
  • 保罗强调信心,而约翰指出,信心会带来得胜,「因为凡从神生的,就胜过世界;使我们胜了世界的,就是我们的信心」(约壹五4)。「得胜」(5节)就是对主忠心,是重生的记号。圣灵呼召七个教会中「得胜的」(二7、11、17、26;三5、12、21),原文都是现在分词,表明忠心的信徒应当持续得胜,而不是得胜几次就够了;即使偶有失败、也当屡败屡战,因为在里面引导我们的不是自己,而是圣灵。
  • 「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」(二7、11、17、29;三6、13、22),就是主耶稣向众教会所说的话。主耶稣向七教会所说的话,既针对每个教会的特点,也针对历世历代所有的教会。主耶稣对七教会的称赞、责备和要求,都是祂对众教会的心意,也是祂对每个信徒的要求。
  • 「凡有耳的,就应当听」(6节),表明许多人有耳却听不见,听见却不明白(赛六9)。这句话在每封信中都出现(二7、11、17、29;三6、13、29),主耶稣传福音时也常常这样提醒人。但主耶稣说「有耳可听的」(太十一15;可四9;路十四35)是复数,是向着众人说的;而这七封信中的「耳」却是单数,是圣灵对历世历代每个信徒的个别提醒。

【启三7】「『你要写信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使者,说:“那圣洁、真实、拿着大卫的钥匙、开了就没有人能关、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,说:」

【启三8】「我知道你的行为,你略有一点力量,也曾遵守我的道,没有弃绝我的名。看哪,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,是无人能关的。」

【启三9】「那撒但一会的,自称是犹太人,其实不是犹太人,乃是说谎话的,我要使他们来,在你脚前下拜,也使他们知道我是已经爱你了。」

  • 「非拉铁非」(7节)原文的意思是「弟兄相爱」,位于通往每西亚(Mysia)、吕底亚(Lydia)和弗吕家(Phrygia)的大路交点,商队进出频繁。希腊人建立此城的目的,就是希望向东方的吕底亚与弗吕家传扬希腊文化,所以被称为「通往东方的大门」。当穆斯林蹂躏整个小亚细亚时,非拉铁非城却长期屹立不倒,是小亚细亚最后一个基督教堡垒,一直到了14世纪中叶才陷落。在七个城市中,只有士每拿和非拉铁非至今仍有教会存在
  • 主耶稣向非拉铁非教会的自称引自一18和赛二十二22。「圣洁、真实」(7节)是宣告祂的神性,因为「圣洁、真实」乃是神的属性。「拿着大卫的钥匙」(7节)是宣告祂是国度的王,接纳或拒绝的权柄都在于祂。「开了就没有人能关、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」(7节),指国度之门。国度之门向谁开、向谁关,并非倚靠传福音的努力,而是根据国度之王基督的决定。
  • 非拉铁非的犹太会堂可能已经对信徒关上了大门,但主却应许给他们「一个敞开的门,是无人能关的」(8节)国度之门,确保他们在「新耶路撒冷」(12节)城里有分。这个应许给住在「通往东方的大门」非拉铁非的信徒印象特别深刻。
  • 「撒但一会的,自称是犹太人」(9节),指逼迫信徒的犹太教徒(二9)。他们虽然生来就是犹太人,但却算不得「真犹太人」(罗二28-29)。「撒但」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控告者、毁谤者,这些犹太教徒被撒但利用、「控告我们弟兄」(十二10),虽然自称是「耶和华的会众」(民二十4),实际上却是「撒但一会的」。
  • 「在你脚前下拜」(9节),可能指神将带领许多不信的犹太人归入教会。
上图:非拉铁非(今土耳其 Ala?ehir)的主后7世纪圣约翰教堂遗址。直到现代,非拉铁非仍有教会存在。

上图:非拉铁非(今土耳其 Ala?ehir)的主后7世纪圣约翰教堂遗址。直到现代,非拉铁非仍有教会存在。

【启三10】「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,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,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。」

【启三11】「我必快来,你要持守你所有的,免得人夺去你的冠冕。」

【启三12】「得胜的,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,他也必不再从那里出去。我又要将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(这城就是从天上、从我神那里降下来的新耶路撒冷),并我的新名,都写在他上面。」

【启三13】「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,凡有耳的,就应当听!”』」

  • 「遵守我忍耐的道」(10节),可能指实践主关于忍耐的教导。
  • 「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」(10节),可能是指末日大灾难时期(太二十四21)。
  • 「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」(10节),原文也可以理解为「保守你经过试炼」。因此,这节经文并不能作为教会将在大灾难之前被提的确据。
  • 主应许保守那些遵守祂命令的人(10节),是履行圣约的内容:天国之民有义务「遵守」天国之王的话语,而天国之王则有责任「保守」天国之民的生命。
  • 「你要持守你所有的」(11节),指遵守主的道、不弃绝主的名(8节)。「持守」是现在命令式,有很强的「紧紧握住」的含意。非拉铁非教会已经得着「冠冕」(11节),不会被人夺去,但若不「持守」,也会像以扫一样主动放弃长子名分(创二十五29-34)。
  • 「冠冕 στ?φανο?/stephanos」原文指运动会中颁给得胜者的花冠,或在筵席中给客人戴上的花冠,表示快乐之情。失去「冠冕」代表失去喜乐和荣耀。
  • 「在我神殿中作柱子」(12节),比喻永远与神和基督同在(赛五十六5),因为在新耶路撒冷「未见城内有殿,因主神——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」(二十一22)。12节四次强调了「我神」,语气非常重。
  • 「柱子」(12节)象征安稳牢固,与会被「压斜」的「钉子」(赛二十二23-25)成为对比。
  • 主后17年大地震后,非拉铁非经常有余震,居民需要时刻准备出城避难。因此,「不再从那里出去」(12节)的应许,对于渴望安稳的非拉铁非人有着特别的意义。
  • 「我神的名」(12节),是宣告得胜者是属神的。
  • 「我神城的名」(12节),是宣告得胜者是新耶路撒冷的合法居民。
  • 「我的新名」(12节),可能指在新天新地里,基督将以全新的身分向我们显现。「新名」对于非拉铁非信徒有着特别的意义,因为非拉铁非城曾经至少两次改过新名:一次叫新凯撒利亚(Neo Caesarea),纪念主后17年大地震后提庇留皇帝赐款重建;另一次叫非拉维亚(Flavia),源于维斯帕先皇帝(Vespasian,主后69-79年在位)的家族姓氏。
  • 非拉铁非虽然微小,但却和士每拿教会一样,没有内忧、只有外患,主耶稣只有称赞、没有责备。今天,许多教会也像非拉铁非一样,教会虽小,却不随从异端;虽受逼迫,却能忠心行道。虽然这样的教会只是「略有一点力量」(8节),在世界并没有多大影响力,主流社会也对他们关上了大门,但主却将亲自给他们「一个敞开的门,是无人能关的」(8节)。他们并不倚靠讨好世界来传扬福音,因为相信惟有基督是那「拿着大卫的钥匙、开了就没有人能关、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」(7节)。他们只是忠心遵守主道,主自己会负责「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」(徒二47),又会让逼迫者向他们下拜(9节)!

【启三14】「『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,说:“那为阿们的,为诚信真实见证的,在神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,说:」

【启三15】「我知道你的行为,你也不冷也不热;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。」

【启三16】「你既如温水,也不冷也不热,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。」

  • 「老底嘉」(14节)位于吕科斯(Lycus)河边、交通要道的交叉点,是当时最富有的商业中心之一,与歌罗西和希拉波利斯(Hierapolis)相邻,以银行业、黑羊毛织品和眼药膏闻名,是当时犹太人口聚集的地方。这是一个自立自足的城市,主后17年地震后,蒙提庇留皇帝资助重建;但主后61年再次地震,他们却能自力更生。罗马历史学家塔西图(Tacitus,主后56-120年)记载:「他们没有我们的救济,全凭自力重建」。
  • 老底嘉教会是以巴弗建立的(西一7;四12-13),保罗曾写信给这个教会(西四16)。到了启示录的时代,老底嘉教会已经堕落成一个养尊处优、富裕社会中的典型。在七个教会中,主对老底嘉教会的责备最严厉
  • 主耶稣向老底嘉教会的自称引自一5。「为阿们的」(14节),意思是「阿们的神」,即「真实的神」(赛六十五16)。「真实的神」又加上「为诚信真实见证的」(14节),与老底嘉信徒的不忠形成对比。使徒保罗在《歌罗西书》中称基督是万物和教会的「元首」(西二10、19),并吩咐歌罗西教会念完信后交给老底嘉教会宣读(西四16)。圣灵可能借用他们所熟悉的《歌罗西书》的话语,用「在神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」(14节),宣告基督是教会的元首,与老底嘉教会把基督拒之门外(20节)形成对比。
  • 「或冷或热」(15节),可能指附近的希拉波利斯温泉和歌罗西冷泉。希拉波利斯有17座水温摄氏35-100度的热温泉,水中富含的碳酸钙沉积成白色坚硬的石灰岩层,被称为「棉花堡 Pamukkale」。热泉有医治功效,冷泉清凉解渴,但凉下来的温泉水矿物质太多,既不能医治、也不能解渴,老底嘉居民对这种「也不冷也不热」(16节)、只会令人作呕的「温水」(16节)印象非常深刻。
  • 「巴不得你或冷或热」(15节),可能比喻教会应当像热泉或冷泉那样具备应有的功效,而不是指灵性的温度。
  • 「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」(16节),比喻主无法忍受信徒「也不冷也不热」、毫无属灵功效的光景。
上图:老底嘉引水渠遗迹。Lycus河在夏季是干涸的,所以老底嘉人利用虹吸原理设计了复杂的管道,从城市南方引来清水。

上图:老底嘉引水渠遗迹。Lycus河在夏季是干涸的,所以老底嘉人利用虹吸原理设计了复杂的管道,从城市南方引来清水。

上图:老底嘉附近希拉波利斯温泉形成的棉花堡(Pamukkale)景观。

上图:老底嘉附近希拉波利斯温泉形成的棉花堡(Pamukkale)景观。

【启三17】「你说:我是富足,已经发了财,一样都不缺;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、可怜、贫穷、瞎眼、赤身的。」

【启三18】「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,叫你富足;又买白衣穿上,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;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,使你能看见。」

  • 士每拿教会在地上是贫穷的,但在主的眼里却是「富足的」(二9)。老底嘉教会在地上富足的,但在主的眼里却是「那困苦、可怜、贫穷、瞎眼、赤身的」(17节),这对于活在物质社会里的现代信徒来说,实在是个当头棒喝。
  • 老底嘉是商业中心,人民富足,但只有出代价「买火炼的金子」(18节),即经过试炼后的宝贵信心(彼前一7),才是真正属灵的「富足」(18节)。
  • 「白衣」(18节)与老底嘉著名的黑羊毛衣成为对比,可能比喻「圣徒所行的义」(十九8),才能真正遮盖「赤身的羞耻」。
  • 老底嘉出产的眼药很有名,但只有付代价接受圣灵光照的「眼药」(18节),才能使我们真正「看见」(18节)自己属灵的「瞎眼」(17节)。
  • 教会的历史告诉我们,财富和权力是让教会迅速败坏的两大因素。在今天这个物质丰富、科技进步的时代,教会也常常和老底嘉教会一样,看重的是地上的好处、倚靠的是地上的事物,自认为「我是富足,已经发了财,一样都不缺」(17节),从此可以自力更生、解决问题,不再需要基督。「却不知道」(17节)自己已经是那最困苦的一个。因为我们金银都有了,却再也不能「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」(徒三6)叫瘸子起来行走了。

【启三19】「凡我所疼爱的,我就责备管教他;所以你要发热心,也要悔改。」

【启三20】「看哪,我站在门外叩门,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,我要进到他那里去,我与他,他与我一同坐席。」

【启三21】「得胜的,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,就如我得了胜,在我父的宝座上与祂同坐一般。」

【启三22】「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,凡有耳的,就应当听!”』」

  • 老底嘉教会在七个教会一无是处、最受责备,但竟然仍蒙主「疼爱」(19节),所以应当赶快「发热心,也要悔改」(19节)。老底嘉所受的「责备管教」(19节)不是来自异端的搅扰、也不是来自仇敌的逼迫,而是来自教会的元首。如果我们已经很久没被主「责备管教」了,就要小心自己是不是已经被主「吐出去」了(16节)。19节引自箴三12。
  • 「热心」(19节)原文是现在式,表示持续的热心。
  • 「悔改」(19节)原文是简单过去式,指一次性的悔改。
  • 「看哪,我站在门外叩门」(20节),这句话不是向不信的人说的,而是向教会说的。教会的元首竟然「站在门外」,在老底嘉教会里一点地位都没有。
  • 「叩门」(20节),原文是现在式,表示持续不断地叩门。
  • 「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」(20节),这是对每个信徒的个别呼召。即使教会不肯全体悔改,个人仍然可以接受警告,向主打开心门、成为得胜者。而给主开门的方法,就是看见并承认自己是「那困苦、可怜、贫穷、瞎眼、赤身的」(17节)。
  • 「我要进到他那里去」(20节),比喻主将与信徒同在。主说:「人若爱我,就必遵守我的道;我父也必爱他,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,与他同住」(约十四23)。
  • 「一同坐席」(20节),比喻亲密的交通,原文指慢慢地享受正餐,而不是匆匆忙忙的快餐。
  • 「我宝座」(21节),指基督管理国度的宝座。得胜者在此宝座上与基督「同坐」,比喻在国度里「和祂一同作王」(二十4,6;二十二5;提后二12),这是信徒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耀。
  • 「我父的宝座」(21节),指父神管理宇宙的宝座。
  • 老底嘉教会是七教会中唯一只有责备、没有称赞的教会,但主对这个教会中得胜者的应许却是最高的荣耀。「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」(22节),不单是向着老底嘉教会说的,也是向着历世历代的信徒说的。今天正是一个老底嘉的世代,社会关注的是自由民主、财富人权,而不是需要基督;信徒追求的是方法福气、医治安慰,而不是得着基督;教会所有的是励志说教、社会关怀,就是没有基督(20节)。但主却特别用「我与他,他与我一同坐席」(20节)这样亲密的语气,温柔劝勉所有不冷不热、失去属灵功效的信徒,显明主是何等地疼爱祂用宝血买赎的百姓(彼前一18-19)。凡是愿意将来与主同坐宝座的信徒,只要承认自己是「那困苦、可怜、贫穷、瞎眼、赤身的」,就可以敞开心门、与祂「一同坐席」,这又是何等的恩典和怜悯!
  • 地上的七教会没有一个是完全的,不是需要基督再来管教(二5、16、25;三3、20),就是盼望基督再来拯救(二10;三11),这正是圣灵要让我们看见的。而七教会之所以会出现异端和世俗化,根源是目光只在地上,而不是在天上;只想解决眼前的问题,而不是与再来之主同坐宝座(21节)。因此,圣灵向众教会说完话以后,就把约翰提到天上(四1-2),让我们能从天上的视角、从历史的幕后看清真相——「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」(启二十一2),看见今天分散、软弱的众教会在永恒里的合一与荣耀,因而活出当有的得胜生命!



来源:https://cmcbiblereading.org/

 






上一篇:启示录第2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下一篇:启示录第4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
点我,加官微,防失联